【代表风采】马银萍: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9 16:33:27

  在村子里,她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舍己为民的“好公仆”;在履职中,她是反映民声的“传话筒”、忠诚守责的“建言者”。这位朴实的全国人大代表,全身上下散发着浓浓的泥土味,“土”得亲切、“土”得温暖。她是真正从人民群众中走来、从厚重的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人大代表。她就是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次全国妇代会代表,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总支部书记马银萍。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临泾镇席沟圈村,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农户门前一堆堆金灿灿的玉米。村民惠继荣是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去年将自家的2亩撂荒地进行了开垦也种上了玉米。

 
  临泾镇席沟圈村村民惠继荣说:“马支书对群众特别关心,挨家挨户上门让农民种大豆套种玉米,今年大丰收了,国家玉米籽补贴,机耕费补贴,地膜补贴,而且这个施肥也是国家补贴。”
 
  马银萍认为,老百姓吃饭是大事,也是政治责任。她率领村班子先后整治撂荒地110亩,腾退苗木占用耕地35亩,实施高标准农田125亩,土地增减挂365亩,固沟保塬项目2处,新修产业路 2.18里。种植玉米4700多亩,其中1000亩的玉米套种大豆示范点一处,很好地提高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

 
  2007年,以“致富带头人”身份进入村“两委”班子后,马银萍把自己搞养猪致富的那股狠劲带到工作中,因地、因户制宜,在村里大力发展养殖业。针对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的难题,她主动给群众赊猪苗、饲料,跑贷款,又家家户户搞指导、抓防疫,联系销售,让农户们吃上定心丸,养殖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目前,全村建办养猪专业合作社4家、养牛专业合作社1家,建成养殖暖棚50多座,发展20头以上养猪大户8户,5头以上养牛大户20户,猪存栏1200头、牛存栏280头,年养殖业收入350多万元。在她的带领和帮助下,一些脱贫户如今也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
 
  除了让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如今刺绣也成了席沟圈部分群众的致富门路。村民张小宁这几年通过刺绣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提起马银萍,她激动地说:“这些年,马支书给我介绍刺绣客户,帮我往出销售作品,让她当村党支部书记可真是选对人了!”

 
  镇原县民间艺术大师张小宁说:“在我们村上做刺绣的人还挺多的,既能照顾家,又能挣钱,我去年交了一幅作品《洛神赋第一长卷》,还做了几幅小作品,下来就是八万来块钱,其他人有的下来四五万,有的三万多,最低也有两万左右,这就是你鼓励我,我鼓励你,大家干劲也挺足的。”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马银萍认为,“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她始终聚焦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忠诚履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承诺。作为最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马银萍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觉得“当人大代表,要有大视野”。她通过走访、调研、视察、座谈,从国家发展大局、群众期盼要事出发,先后提出各类意见建议41条,涉及能源建设、生态保护、交通改善、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等方方面面,大多数建议被国家、省市县及相关部门采纳。
 
  全国人大代表马银萍说:“我在履职过程中,积极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把群众关心和期盼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办好,今年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紧紧围绕产业富民,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乡村治理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好、落实好,全力当好老百姓的当家人和领头雁。”
 
  来源:镇原发布
 
  记者:沈路 惠雪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