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成英:为食用油安全建言献策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03-08 09:17:35

姜成英,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在学生时代“相识”,在工作中“相恋”,姜成英与油橄榄结缘已经20多年。她和她的团队用科研为农民提供技术帮扶,不仅已让油橄榄成为甘肃陇南当地群众增产增收的致富“金果”,更为舶来品的油橄榄本土化默默贡献着科研智慧。尤其是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在每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姜成英的建议总是从专业的角度为油橄榄产业、木本油料产业、经济林产业等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赴京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姜成英再次准备了三份建议,从专业的角度继续呼吁。
姜成英说,目前,全国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150多万亩。尽管我国油橄榄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加工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营销存在短板等问题,橄榄油难以成为大众消费品。为了加快发展壮大油橄榄产业,国家和相关部委应制定出台扶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姜成英建议,第一,要提高油橄榄产业的定位,加大对优势产区的投入。把油橄榄产业上升到关系我国粮油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将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来抓,国家应制定油橄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并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优先重点支持甘肃等优势产区发展油橄榄产业。第二,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企业向综合性、集团化方向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以资产为纽带的兼并重组,通过资本市场组建上市企业,进一步提高油橄榄产业集中度。第三,要多措并举,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扶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草原局牵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工信部、乡村振兴局、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出台关于扶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财政投资、社会融资、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市场准入、国标修订、土地优惠、对外贸易、技术扶持等一揽子优惠政策。第四,要加强对外合作,争取我国加入国际油橄榄理事会,以便享受会员国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中国油橄榄产业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国油橄榄产业的国际化,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姜成英说,食用油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食用油原料进口存在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去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部分国家曾明令禁止农产品出口,为我国食用油进口敲响了警钟。我国食用油80%以上来源于油菜、花生、大豆及芝麻等传统草本油料作物。木本油料是提供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我国木本油料产业起步较晚和受加工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木本油料消费仅占食用油消费的1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用于草本油料作物种植的耕地已严重不足,作物产量的增长空间有限,依靠传统方式增加国内食用油供给很不现实,必须高度重视增加食用油国内供给渠道。
姜成英认为,推动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是增加国内食用油供给的有效渠道,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保障山区农民巩固脱贫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现实而重要的意义。财政部应支持建立国家现代木本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以核桃、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榛子等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为抓手,搭建专业技术团队和长期稳定的试验场站,促进木本油料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转变,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姜成英说,经济林是果品等重要副食品、木本粮油等重要农产品、橡胶等重要生物基工业原料的主要生产者,是林草特色产业的基础支撑。目前,全国经济林面积超过6亿亩,占全国森林资源的近20%,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功能,还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但从现实情况看,经济林产业发展面临着基础薄弱、认识偏差、政策缺乏等问题和困难。
姜成英建议,要充分肯定发展经济林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发展经济林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粮食安全紧迫的国家而言,是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最佳结合,要给予必要的地位,明确或调整管理职能,改变林业和农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状,保障经济林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要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现代经济林产业技术体系,加大对经济林生产的技术指导。将经济林树种纳入国家种业提升计划,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加大经济林良种化改造力度,提升经济林产品品质。加大对经济林新造、改造的资金支持,建立有别于一般绿化造林的补贴标准,确保从造林开始按照高标准建设经济林基地。同时,要建立一体化的产销对接体系。由国家组织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打造经济林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应对疫情常态化和新发展阶段消费的特点,促进产销对接和生产的组织化。
甘肃人大客户端记者 张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