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大:立法守望“落霞与孤鹜齐飞”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全国人大网站 发布时间:2022-06-29 14:29:00
候鸟是飞翔的精灵,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进行洲际迁徙,8条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中国。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鸟类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过境候鸟数量逐渐增加,“人鸟相宜”的画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张美丽名片。
鄱阳湖越冬白鹤陆续北迁,这是在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区拍摄的白鹤(4月7日摄)。新华社照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传唱千古的名句,描述的就是江西南昌的候鸟。江西省候鸟资源丰富,是冬候鸟、夏候鸟重要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鄱阳湖被誉为“候鸟天堂”,遂川县营盘圩有“千年鸟道”之称。每年,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等数十万只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遂川鸟道、五指峰鸟岭过境候鸟达300万只以上。
候鸟是江西的一张亮丽生态名片,保护候鸟对江西来说意义重大。江西高度重视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连续多年召开全省湿地、候鸟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2年、2019年、2020年3次修改《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2019年作出将白鹤确定为“省鸟”的决定,为保护候鸟家园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为了更好保护候鸟资源,树立鄱阳湖候鸟品牌,为我国乃至全球候鸟,特别是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作出“江西贡献”,省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上半年启动候鸟保护立法,于同年9月进行一审。2021年11月19日由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首部针对某一类野生动物保护进行的立法,为候鸟保护提供了坚实法制保障。《条例》进一步明晰候鸟保护工作责任,将候鸟保护工作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长制责任范围,并与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相衔接,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研究、协调、解决候鸟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候鸟保护工作。
同时,为明确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措施,《条例》针对冬候鸟分布区一般较为集中、夏候鸟分布区相对零散的状况,省林业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候鸟集中分布区及范围,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保护、恢复、修复候鸟生存环境;鄱阳湖区域以及其他候鸟集中分布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极端环境时对栖息地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通过栖息地改造、生态补水、人工投食等措施,适当改善候鸟生存环境;规范观看、拍摄候鸟的行为,科学设置候鸟观鸟点、观看路线,引导公众文明观鸟。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白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高雅、飘逸的代名词,也是江西省候鸟“大家族”的重要一员。为突出对白鹤的特别保护,《条例》设立“江西省白鹤保护宣传周”,以提高公众对白鹤保护的意识。同时,要求保障白鹤的食物资源供给,加强对鄱阳湖区白鹤喜食生物的调查和监测,改善白鹤食物生长环境。
对江西而言,候鸟既是重要的保护对象,又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何在保护好候鸟的前提下开发其生态价值?《条例》确立政府投入机制、候鸟致损补偿机制,建立候鸟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科学设置观察范围、规范观鸟行为、减少对候鸟干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举办观鸟周、观鸟赛等活动,开发生态观鸟旅游资源,打造观鸟生态产品,推动候鸟生态产业化。同时,为切实落实候鸟保护规章,《条例》还对候鸟集中分布区、重要栖息地候鸟保护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区域执法协作,及时有效查处破坏候鸟资源的违法行为;建立候鸟保护约谈机制,明确对候鸟资源保护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的约谈和整改制度,从而有效压实候鸟保护责任,促进候鸟资源的保护。
《条例》的出台实施,让江西省的候鸟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据悉,江西省充分运用5g、gps、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鸟类ai识别等科技手段,推进湿地候鸟保护信息化建设,完善远程实时监控视频网络,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候鸟监测巡护体系,基本实现鄱阳湖区重点区域候鸟监控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文/《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