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监督之弦齐奏民生和声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43:13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人大常委会紧扣民生问题,聚焦弱势群体权益,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奏响了一曲民生和声。
“我也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
“我现在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可以安心地一边打工,一边照看孩子上学,生活过得很充实。”低保户梁英梅一番话,让大家看到了保障房建设给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变化。
据悉,近年来,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一直是通渭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的民生大事。为此,2012年,县人大常委会专门组成调研组,对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科学合理规划、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强保障房全程管理、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切实顺应群众期待的审议意见。并在2012年、2013年组织代表对部分保障房的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视察。
县政府对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代表视察建议高度重视。随后,及时将保障房建设列入了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据统计,全县2012年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868套。目前,已完成2012年廉租住房配售550户,2013年,第一批廉租住房配售276户,2013年,第二批廉租住房配售405户。
“大病救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的无缝对接,老百姓看病可以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和医疗救助,甚至还可以申请医前救助,这给一些患重病、大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来自农村的胃病患者王喜珍激动地说:“我前后住院手术花费了10多万元,合作医疗报销后,医疗救助了近3万元,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渭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从不同方面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对群众就医用药情况的监督。先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多项建议。
针对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加强大病救助、缓解群众看病困难的建议,县政府全面加强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坚持院前、院中和院后相结合的救助政策,取消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公开救助范围,简化办事程序,扩大贫困群众救助面,有效提高了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据悉,2013年,共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1203万元,其中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38万元,救助65人;农村医疗救助金1165万元,救助3691人,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治病难的问题。
“我也能够靠我的双手养活自己”
盲人按摩师老甘一边给病人按摩,一边兴奋地说:“通过县残联的职业培训,我掌握了按摩技巧,考取了按摩资格证,开办了这家按摩诊所。现在不但能通过自己的技术为病人服务,也能够靠我的双手养活自己。”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一直牵动着通渭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心。为此,县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以督促加大对残疾人技能培训、劳动就业、服务场所、优惠政策等的贯彻落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此同时,在调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以及社会救助等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也更加关注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
在收到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后,县政府积极落实,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据悉,2010年,全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65人,2011年68人,2012年78人,2013年81人。目前,城乡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80%以上。与此同时,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还为306人解决了技能培训补助经费和小额贴息贷款,重点支持15名盲人,通过参加省残联职业技能培训结业后,在本县或省内外重点城市从事按摩服务工作,形成了以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培训—扶持—就业”的良性运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