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监督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平凉:执法检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43:37

“听说现在大棚里的蔬菜都是靠农药养着,菜农自己都不吃。”


“还是咱们自己地里种的白菜、土豆吃着放心。”


……   


近年来,由于部分商家受高额利润的驱使,道德责任严重缺失,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焦虑和质疑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现状,怎样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人大及其常委会又该如何作为?2013年3月,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继2011年对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之后,又一次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情况进行了检查。


农产品生产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和生产基地,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餐桌。查什么、怎么查,便成了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切实提高检查实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具体明确的检查方案,并在检查前对检查组成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辅导培训。


“大棚菜的生产过程中,技术服务是怎么做的?你们是如何给菜用药的?农药的购销渠道又在哪里?”“对肉品的检验检疫是如何开展的?”检查中,检查组成员与园区(基地)负责人和种植养殖农户交谈最多的就是生产技术服务和投入品管理问题。


检查组组长、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立新指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权和健康权的重要举措,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要前移监督关口,强化源头治理。


源头监管怎么抓?高级农艺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秦志前认为,关键在于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


据悉,近年来,平凉市各级人民政府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完善了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备案审查登记、经销台账、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制定实施了“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等地方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24项,依托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和农业企业带动,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全市累计“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规模分别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46.6%和45.5%,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检查中,大家了解到,平凉市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对种植养殖小区的技术服务指导和投入品使用监管。目前,全市蔬菜基地生产管理中普遍实行优良品种、生产操作规程、农药等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的“五统一”机制,生猪实行检疫人员驻场检疫、定点屠宰销售。其中,崆峒区凯歌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购进现代化鱼骨式吸奶台设备,建成真空物理包装生产线,在城区设立36个袋装鲜奶配送点直售;崆峒区柳湖乡赵堡、花所乡花所村等蔬菜生产基地注册了“赵铺”、“福霖鲜菜”等商标,实行“农超对接”销售,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针对如何消除广大群众对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质疑的问题,平凉市人大代表、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尚江平认为,宣传教育不可或缺,应通过宣传教育,查处和曝光一些违规产品和企业,让人民群众有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政府、群众和舆论“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检查、审议并非监督工作的终结,跟踪督办才能有效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护城河”。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不懈督办下,目前,平凉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监管网络,健全完善了政府联席会议、法律宣传、信息发布、产地准出制度、安全追溯等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农牧部门在督促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质量安全监测站点的同时,还定期对基地、市场和超市农、畜、水产品进行了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查,1~9月份,先后对全市蔬菜、水果、食用菌、生鲜乳、肉品和水产品抽检49次,抽样2038个,平均合格率99.8%。”平凉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市农牧局负责人在报告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时,提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蛋,喝上放心奶,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的监督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听到这组数据,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