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监督工作纪实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43:53

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以增强监督实效,积极推进全省重大战略部署为重点,组织开展多项重大专题调查研究,听取审议12个专项工作报告,检查8件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督促有关方面积极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努力。


立足转型跨越发展重大课题 深入开展专题调研


监督镜头


有色金属工业产业是带动和支撑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此,早在2013年4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部署专题调研工作时,就将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当年重点专题调研活动之一。


2013年6月25日至27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兰州市及红古区、永登县有色金属企业建设现场,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生产车间,就有色金属工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座谈。


2013年8月1日至6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再赴河西五市酒钢集团公司、东兴铝业、宇恒镍网公司等相关企业实地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听取当地政府的工作汇报,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


2013年8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深入白银市刘川工业集中区和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鸿泰铝业公司百万吨铝合金产业链项目、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改造提升项目、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长通电缆铜铝导体新型材料开发应用项目实地,就有色金属工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情况继续进行调研。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省有色金属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逐一呈现。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总经理史生文、省工信委主任李平都表示,“过高的电价,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过高的电价,我省规划的一批千亿级煤电冶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难以启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能源电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高电价已经在电力煤炭冶金有色石化等高载能产业形成工业下降的传导效应,使甘肃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动力丧失、投资吸引力下降。


鉴于有色金属工业产业健康发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我省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调研组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有色金属工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集中发改、工信、国资管理、财政、国土、科技、税务等部门和金融、电力等方面的力量,专题研究制定促进我省有色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具体举措,形成促进发展的综合优势。


2013年11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调研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着力破解发电企业发不起电,用电企业用不起电的难题,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规划建设企业自备电厂,形成局域电网,并推进发电企业向电力大用户直供进程,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提高我省有色金属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省有色金属工业产业健康发展,下大力气打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攻坚战。


监督镜头


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是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依托甘肃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建立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对于保护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支持甘肃省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这是对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思路的明确肯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也是甘肃省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个提升至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省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自2013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首先委托14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对本地区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然后,由调研组兵分三路赴河西、陇东南、兰州等地区对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平凉、庆阳、陇南和兰州等8个市7个县(市、区)进行实地察看,并召开有关专家、人大代表和文化文物工作者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了对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并征求了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对调研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0.7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24.4%。前三季度,全省文化产业实质性签约项目336个,已落地项目173个,落地率达51.49%;签约合同金额为1553.5亿元,较2012年全年增加了931.68亿元……报告充分挖掘了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同时,指出了面临的巨大问题,并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


2013年11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进行分组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抢抓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文化高地,一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调动市州积极性,加大对黄金段上文物的保护力度;二要采取市场手段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三要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考核评比;四要千方百计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五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意见,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延伸】


从调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到调研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情况,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省构建发展平台、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文明和民族发展的重大部署,开展了多项专题调研,增强了监督实效。


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保护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针对补给区森林资源大幅减少、草地退化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严峻现状,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开展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建设的多项建议。


为加快改变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局面,常委会紧紧抓住落实国家优惠政策这个关键,组织开展民族自治地方享受和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情况的专题调研,围绕争取国家财力支持、缓解省级配套压力、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建议意见,对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重大问题   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监督镜头


卫生工作关系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素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保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于适应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于2013年6月中旬至7月初成立调研组,分两组赴天水、临夏、平凉、庆阳和兰州进行调研。


调研组了解到,近5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和急救车辆。完善了新农合、“120”指挥中心等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成了覆盖全省1350家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全省基本建成了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同时,为进一步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全省卫生医疗系统广泛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的“两学”活动,全面推行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巩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各级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全力为群众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鼓励和引导乡村及社区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调研组同时了解到,由于我省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全省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仍然偏低。多数县级以上医院存在着负债贷款建设的现实困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所需医疗设备及取暖、用水等生活设施不足,业务用房、职工周转房紧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高层次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外流,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十分缺乏,人才梯队断档问题比较严重。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加之我省建立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缴费年限长、保障水平低,致使部分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不愿做村医,村医流动性较大。


2013年7月25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要高度重视卫生实用人才的培养,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卫生基础条件和设施,推动全省医疗卫生工作上台阶。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目前基层医院设备较差,需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医院,增加床位。基层医院专业人员紧缺,各级医院缺少高层次医务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壮大医务人员队伍,培养爱岗敬业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满足医疗事业发展需要。


有委员提出,高层次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引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我省没有源源不断的本科以上医学专科人才,建议尽快提出解决甘肃省高层次医学人才不足的要求,向教育部呼吁在甘肃中医学院、平凉医专、兰大医学院等学校扩大招生指标。


【延伸】


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方式,对全省卫生工作开展监督外,还对全省开发区建设、法院和检察院工作进行了监督。


省人大常委会针对目前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发展规划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产业层次偏低、人力资源缺乏、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等困难和问题,强调要积极参与和承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进一步做好完善发展规划、提升融资能力、培育优势产业等工作。


围绕推进公正司法进程,常委会在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进一步健全人民陪审员管理使用制度、强化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等建议。 


监督镜头


义务教育直接关系民生改善和人民福祉。省人大常委会把开展执法检查作为推动这项工作的着力点,于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立执法检查组,分两路对兰州、天水、临夏、平凉、庆阳等5个市(州)的16所城镇中小学、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实地检查。


检查组了解到,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控辍保学”纳入地方教育工作和责任人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定期上报和辍学学生返校通知制度,畅通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责任区和控辍保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对“控辍保学”工作不力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和学校校长,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积极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注重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资助和关爱教育,防止其因家庭经济困难、缺乏关爱和心理问题等原因而辍学。目前,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享受到了免费教科书。全省75万名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费补助。


但是,由于我省gdp总量小,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仍然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偏低的困难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资源严重不足;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省公共财政对教育的保障和支撑能力严重不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师资力量差距仍然比较明显。同时,高素质的教师紧缺;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推进力度不够,进展缓慢;部分长期在基层学校任教的教师职称得不到解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此,检查组将掌握到的情况如实写进报告,于2013年7月12日下午,组织召开全省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条例汇报会,专门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对全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的情况汇报。


2013年9月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加大推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坚持教师招考制度,并且向民族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大特岗教师的数量,边远地区可以采用支教的办法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继续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党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甘肃作为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任重而道远。要切实把义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我省义务教育水平快速、健康发展。


【延伸】


开展执法检查是监督工作的有效形式之一。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除开展了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外,还对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工会法以及我省实施工会法办法等进行执法检查。


省人大常委会从应对新一轮扶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出发,立足当前我省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建议积极创造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条例的良好环境,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攻坚硬仗。


工会法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检查工会法和我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厂务公开条例、集体合同条例、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就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成为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主题


监督镜头


水是生命之源,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的基本需要,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2013年5月27日,甘肃省陇原环保世纪行2013年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确定2013年以“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为主题。


2013年8月13日至17日、10月10日至15日,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记者团赴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庆阳市部分县区,重点就4市贯彻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有关人士表示,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的基本需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据白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齐永刚介绍,截至2012年,白银市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93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4.0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67.5%。这些供水工程都通过配水管网24小时不间断供水,保障了供水畅通。农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疾病传播和发生。据统计,饮用自来水后,农村居民人均年减少医疗支出25元左右。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在确保饮用水安全方面,完善了兰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建立环境安全应急机制,严防污染事故发生。


通渭县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4.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0.3万人。截至2012年底,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达25.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3.5%。


定西市区已分别服务31年、11年设计总供水能力每日5万立方米的两处可利用地下淡水水源地,由于过度开采,水位每年下降2至3米,水质矿化度也逐年升高。


环县副县长李聪说:2002年以来,环县先后实施了农村人饮、氟病改水、“121”雨水集流、县北部人畜饮水等人饮工程,基本解决了正常年景29.8万人的饮水困难。如遇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人畜饮水难以保障,断水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为了缓解人畜饮水压力,定西市、庆阳市都开始致力于水源涵养林建设。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正在逐年提高。


采访期间,记者团客观报道了我省4市贯彻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情况,对各地切实保障供水安全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反映。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武敬东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次活动,就是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作用,推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为推动我省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全省人民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延伸】


2013年12月10日,陇原环保世纪行媒体部门见面会召开,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负责人向陇原环保世纪行2013年“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记者团记者介绍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全省城市公共供水厂水质、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等情况。


这是继2013年8月13日至17日、10月10日至15日,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保护饮用水水源地”记者团赴4市进行采访报道之后,为推动我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等工作,再次组织的采访活动。


会议了解到,近年来,省环保厅组织力量查处环境违法企业,取缔排污口,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确保全省饮用水环境安全;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采取了水源保护措施,配备了必要的水质净化处理和消毒设备,从源头上保障水质安全。全省初步建成78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组织开展了水质常规化自检工作,切实保障农村供水水质安全。省水利厅还会同卫生部门和省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抽检,确保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