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赴平凉、庆阳调研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纪实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43:58
让山更青水更绿家园更美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赴平凉、庆阳调研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纪实
陇东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输入区之一。该地区位于泾河、渭河上游,包括庆阳、平凉、定西3市及白银市会宁县,面积5.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多年来,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地貌复杂多样、天然森林和草场、人工林木缺乏有效管护,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开荒、顺坡耕地、铲挖草皮,矿产开发、交通建设等行为,加剧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协调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不仅是甘肃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面对这些问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将推进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列为监督重点,组织调研组于2014年8月,赴平凉、庆阳两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要高度重视此次调研,要出实招、见实效
2014年1月13日,《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4月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按照方案要求,我省各地积极行动,纷纷制定了具体工作细则,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步伐。
为了全面了解各地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发现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单位共同解决,推动我省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建设,8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召开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座谈会,听取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8个部门的情况汇报。
座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人大常委会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庆阳、平凉)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情况调研组组长周多明说,按照《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布局,陇东黄土高原地区要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坡耕地改造,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要推广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推动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周多明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到生态建设方面,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生态屏障试验区建设不单是生态的问题,还关系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高度重视此次调研,要出实招、见实效。
周多明要求,此次调研,要侧重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三是改善水利保障条件;四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五是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水平;六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七是推动生态建设和机制创新;八是推进节能乡村建设。要认清生态保障方面的短板在哪里、基层单位有什么要求、问题怎么解决。自身可以解决的自身解决,自身解决不了的,要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单位共同解决,要通过多方调研,把报告写实,体现调研的质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切实推进这项工作全面发展。
8月4日至8日,周多明带领调研组,赴平凉、庆阳两市,就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省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力学,部分在甘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现场看,掌握真实情况,平凉生态建设成绩跃然眼前
8月4日,调研组赶赴调研的第一站——平凉。
在平凉市庄浪县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点,调研组了解到,堡子沟流域位于庄浪县北部,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涉及南湖、赵墩两乡镇5个村4454人,流域内耕地1.5万亩。治理前,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高达9000吨/平方公里,水土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亩产只有90公斤,人均产粮267公斤,人均纯收入仅202元。1988年,堡子沟流域被列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第二批试点流域,农民群众积极开展了以梯田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至目前,共建成水平梯田1.48万亩,种植水保林草9100亩,发展经济林1440亩,建成治沟淤地坝5座,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6%,粮食亩产提高到3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多元。调研组对该治理点走出了“山顶乔灌戴帽、山弯梯田缠腰、埂坎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治理模式予以肯定。调研组成员表示,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点形成的“调、蓄、用”相结合的水沙调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梯田抗旱增产能力。
结束对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点的调研,调研组来到庄静高速公路行道树绿化点。看着茂密的大柳树,调研组关切地问:“树木成活率能达到多少,柳树栽植株行距标准是几米?”庄浪县负责人一一解答,并告诉调研组,近年来,庄浪县以荒山造林、道路绿化和育苗基地建设为重点,每个乡镇每年绿化一道梁峁、一座面山、一条沟道、一条道路、一个村庄,确立了每年栽1000公里行道树的目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3%。调研组成员连连称赞“造林不止、锲而不舍”是庄浪精神的一种体现。
在赶往水洛河流域万亩苹果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途中,庄浪县政府负责人告诉调研组,水洛河流域万亩苹果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自建园以来,全面落实覆膜保墒、合理间作、整形修剪、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对全县果园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进入果园,调研组一边察看果树生长情况,一边询问:“园子是哪一年建设的、今年的产量能达到多少,套袋苹果有什么特点,树顶网子多久更换一次、主要用来做什么、需要投入多少钱……”
“这园子是2006年建成的。建园以来,我们一抓树体培养、二抓沃土养根、三抓循环配套,确保今年亩产达2000公斤。对苹果进行套袋,不仅能达到果面光洁、皮薄好吃的目的,还能确保没有农药残留,保证食用安全。树顶网子,主要是用来防冰雹灾害,对果树起到保护作用。网子不贵,每亩只需要投入300元钱,就可以使用3年。”庄浪县政府负责人详细解答。他告诉调研组,近年来,庄浪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和建设梯田产业强县的标志性产业来抓,每年新植苹果树10万亩左右,今年新植果树11.6万亩,全县苹果园面积达到60.1万亩,其中挂果园20万亩,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目标。2013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0万吨,产值6亿元,人均果品收入146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苹果产业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8月5日,调研组来到崆峒区了解情况。
在城区北部面山绿化工程现场,崆峒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了工程情况:该工程规划总面积2万亩,全长11.6公里,南北宽1.2公里。目前,已完成造林绿化8100亩,占规划总面积的40.5%。今年以来,在去年城区北部面山绿化的基础上又向东延伸1.6公里,实施造林绿化工程1500亩,采取义务植树与专业绿化队造林相结合的办法,共栽植油松、侧柏等苗木25.05万株,配套道路、水堡等基础设施3处。
在崆峒山景前区面山工程现场,区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调研组,崆峒山景前区面山绿化工程是该区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构建陇东生态安全屏障、打造中心城市绿化大背景的重点工程之一。工程实施中,采取针阔混交、常青树栽桩,突出面山治理、滩涂绿化和荒山造林,栽植油松、侧柏、杨树、刺槐等各类苗木81.4万株,配套新修道路3公里、蓄水池2座。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从3月初开始,抢抓时间赶进度、强化指导抓质量、严格督查报面积,对滩涂地进行了合理密植,确保了栽植质量。听到这些工作成绩,调研组感到十分欣慰。
在平凉调研期间,调研组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市造林封育面积471.8万亩,绿化城镇面山30万亩,建成绿色通道3600公里,营造农田林网133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7.7%。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8.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4.9%。
对此,周多明说,平凉市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政府多年坚持、锲而不舍息息相关。全市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呈现出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四个特点。
科学布局、统筹发展,庆阳绿色崛起的发展信念令人振奋
8月6日,调研组先后赶到庆阳市宁县和盛镇杨庄村美丽农村建设示范点、焦村镇万亩高效现代农业示范点、县城四山绿化及三江两岸治理工程、湘乐镇樊湾村苹果高效示范园等调研点了解情况。
宁县县城四面环山,三河交汇,建设用地紧缺、发展空间狭小。得知宁县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开发的思路,狠抓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作,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周多明感到十分振奋。
了解到宁县相继实施的县城新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四山绿化、“三江两岸”综合治理等项目工程,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四山绿化点共完成植树30余万株、1.6万余亩,调研组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8月7日,调研组在正宁县榆林子镇中巷村果烟套种示范点了解到,正宁县把苹果产业作为扶贫攻坚和富民增收的首位产业,按照果烟(药)套种促新栽、果沼(畜)配套可持续,北塬抓新栽、南塬抓管理的思路,使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了1800元。
离开果烟套种示范点,调研组又来到西坡乡。在依托林缘优势,抢抓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机遇,利用高红村群众弃荒窑洞、老庄还田土地和陡坡山地建成的嘉盛牧业有限公司,调研组了解到,该企业通过土地入股,启用民资、贷款扶持的融资办法,由村集体和高红村5户养殖大户共同出资,建成养羊专业合作社。在已经完成一期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启动实施了二、三期工程,改造弃荒窑洞300多眼,利用老庄还田土地280多亩,建成了3个养羊小区,力争养殖规模达万只以上,实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的增收目标。对此,调研组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这个创业理念不仅能带动群众致富,而且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土地。”
8月8日,调研组来到西峰区董志镇绿色油田标准化建设现场,向负责人抛出了不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个油井开采了多少年,一般一口井可以采油多少年;现在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你们怎么保证油井开采安全,同时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这口井已经使用了10年,一般一口井可以使用40年。由于西峰采油二区点多、面广、线长,为了实现石油开发与环保工作的相统一,我们在新井开发建设的同时,文明井场建设、砂化路与柏油路建设、排水设施建设、道路井场绿化齐头并进,形成了开发一块、治理一块、保护一块的环保循环开发模式。对于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监测,井组同步配套功图量油、稳流配水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油井功况的实时、连续监测和数据采集,以及注水量的自动调节,日常生产管理采用车组巡护,现场无人值守。通过采取两池收集污水,污水回收、净化回注等措施,不断提高污染防治工作水平。”
周多明在庆阳调研期间,对庆阳市坚持以“两大工程”支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持以“四大区域”助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持以“三个发展”促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持以“三项机制”保障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工作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周多明表示,大力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大力实施固沟保塬生态工程,分区科学推进生态保护区、重点开发区、人居环境区、生态脆弱区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能源资源开发全过程等一系列有益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
肯定成绩固然重要,但反映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才是关键
调研期间,周多明多次强调,各地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调研重在找准问题、贵在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尽管平凉、庆阳两市在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平凉市副市长曹复兴说,平凉市立地条件差,十年九旱,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成林速度慢,林地林分质量差,生态功能单一,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全市仍有200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没有绿化,水土流失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治理。
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继续加大。平凉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陈雄新说:“虽然常规污染因子恶化势头有所遏制,但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凸显,新旧污染欠账相互交织。特别是泾河由于径流量逐年减少,纳污降解能力下降,虽然去年达标率达到83.3%,但水质仍为ⅳ类,短期内仍难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农业环保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平凉市农牧局总经济师陈富国告诉调研组,大部分基层农业环保机构没有开展农业环保行政执法监管资格,缺乏对农业环保行政执法专业人员的培训,农业环保执法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
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平凉市林业局副局长李自来提出:“林业生态建设由于苗木、人工、物资成本上升,费用逐年增大,国家造林绿化投资标准不高,每亩300元的投资不能满足实际造林需要。”
农村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庆阳市副市长秦华表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措施尚未全面落实,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地膜等污染逐年增加。
油区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秦华说,石油资源开发带来的水环境、面源环境污染问题逐步显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
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庆阳市湘乐林场负责人说:“国有林场生产管理站点多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今年虽多方筹资进行了维修改造,但仍有19653平方米危房;林区通往各林业站的道路均为便道、断头路,通行难,对林业生产及护林防火造成很大影响。”
……
面对制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瓶颈,参加调研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各自负责领域的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周多明表示,对于调研掌握的涉及政策、人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如实写进调研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切实研究,最终找出k8凯发天生赢家的解决方案。要突出问题导向,充分体现调研质量。调研报告的质量高低,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参与调研的人员一定要客观反映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政策、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为推进我省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建设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