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专题询问从“试水”到“常态化”——通渭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侧记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7-03-21 09:00:21

  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
 
  2012年,甘肃省通渭县人大常委会首次就“引洮工程建设”开展专题询问。五年来,通渭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开展专题询问,在实践中优化专题询问路径、丰富专题询问内涵、增强专题询问实效,使专题询问成为了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一种新常态,取得了较好的监督实效。
 
  制定办法、立下“规矩”——为专题询问“铺好”制度“轨道”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专题询问之先河后,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专题询问,成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充分行使监督权的手段之一。通渭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一经产生,班子成员就思考、尝试开展专题询问。2012年,这项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通渭县人大常委会首先从制定专题询问办法入手,用制度建设引领询问工作健康开展。
 
  这一做法得到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致赞同。
 
  2014年4月中旬,承担此项任务的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开始着手起草《通渭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询问和质询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起草、讨论过程中,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反复强调,要充分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力求《办法》具有可操作性。为此,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时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发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为力求《办法》完备、缜密、准确,起草过程中,起草人员常常为了一个词、一段话要争论好几个“回合”,直到达成共识。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实践、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后,《办法》数易其稿,最后在通渭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
 
  《办法》共四章二十七条,分别从询问、专题询问和质询的概念、原则、范围、处理程序、时限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询问、专题询问和质询的法律依据、议题要求及跟踪问效等关键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办法》的出台,为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订下了“规矩”、提供了遵循,为经常性开展专题询问提供了制度保障。
 
  引洮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精准扶贫、环境保护——五年来,每年一个专题,件件都是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从2012年开始,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一年一个专题,询问了引洮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精准扶贫、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专题,件件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
 
  2012年,专题询问引洮工程
 
  众所周知,通渭历来是一个极度干旱缺水的地方。特别是近几年来,吃水问题成了一大难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洮工程的实施,给通渭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将通渭列入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工程,成为改变通渭县吃水困境的转折。
 
  “对于通渭县而言,引洮工程是一项圆梦工程、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关系全县长期的饮水安全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全县人民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对这一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度重视,主任会议决定在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审议县水务局关于引洮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并对这一组成人员关注比较集中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询问,以进一步了解情况,解除疑虑,增进理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有力推动部门工作。
 
  由于这次专题询问在通渭县乃至定西市尚属首次,没有范例可供参考。那么,如何将问题问到“点子”上?“问”什么、怎么“问”?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为此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
 
  “为了问出成效,这次专题询问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所有问题都是在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调研论证后提出来的。”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2012年初开始,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就开展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专题询问工作方案,成立了调研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专题调研,向各级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向常委会提交的调研报告,并依据调研所掌握的情况,梳理出一批社会关注、百姓关心且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难点、热点问题,力求使专题询问问到“点子”上。
 
  2012年9月10日,经过精心准备,通渭县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亮相”,县水务局等多位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
 
  “引洮工程总投资是多少?目前已完成投资多少?”
 
  “工程批准概算6.3021亿元,其中通渭县分摊投资4.0533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建设资金2.5256亿元。”  
 
  “引洮工程原计划今年10月建成通水,但根据目前进度,完成这一目标已无可能,主要原因是什么?引洮工程在我县究竟何时具备通水条件?”
 
  “主要原因是总干7号隧洞tbm机施工进入饱水疏松砂岩地层后,多次发生故障和严重涌沙地质灾害,无法继续掘进,致使总干渠竣工时间延迟,影响了按期通水。”“我县预计在2013年4月总干渠竣工通水时,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到时供水入户率可达80%。”
 
  “引洮工程建成后,可覆盖我县境内哪些乡镇?”
 
  “工程建成后,可解决我县平襄等16个乡镇31.232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
 
  专题询问将近两个小时,整个过程紧张激烈、紧凑高效,12位常委会组成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县水务局和引洮局相关负责人认真回答询问。通过互动式的一问一答,常委会组成人员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引洮一期工程陇通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消除了疑惑,掌握了实情。
 
  首场专题询问以其崭新的监督形式“一鸣惊人”,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各方好评,产生了积极反响和良好效果。
 
  2013年,专题询问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通渭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299人,上线率18.55%。
 
  虽然高考上线率比上年有所提高,但与定西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教育工作陇西现场会上提出的“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要求仍相差0.1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上线率低8个百分点,在全市处于后列。此外,全县六年级质量检测“三科合格率”仅为17.2%,九年级中考“七科合格率”为20.6%,都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在2012年度定西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通渭县排名也比较靠后。老百姓普遍认为,近年来,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教育基础条件越来越好,教师队伍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教育水平和质量总是差强人意。
 
  针对这样的现状,通渭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呼声,果断增加监督议题,决定对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全面彻底调研,并就此开展一次专题询问,以引起各有关方面重视,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有了上一年的经验,这次的专题询问目标更明确了,准备更充分了。
 
  首先,通渭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学习与询问内容相关的政策、法律规定,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深入全县6个学区和25所学校以及县教体局、县直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由农村教学点到乡镇学校再到城区学校,每次调研都是临时决定路线,不提前通知、不说明来意、不介绍人员,以随机抽查为方式,在教师、学生、群众中广泛了解情况,获得了实情、发现了问题。
 
  “这两年,我们村的适龄入学儿童急剧减少,教学点有5名学生,3位老师,可老师不认真上课,轮流回家。这样的状态,怎么能教得好孩子?!”襄南乡群众对当地教学点的老师十分不满。
 
  “我们学校教师不少,但是教师结构性缺编比较严重。”新景乡一位乡村小学校长诉苦道。
 
  调研结束后,通渭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和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倾听他们对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从不同角度全面把脉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与此同时,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吕裕民还亲自带领调研组,深入城区一中、二中、三中,召开由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了解困难、谈论对策。
 
  “此次调研范围之广、调查人员之多,在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历次调研活动中并不多见。”人大代表如此评价。
 
  2013年7月10日,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询问会召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悉数到场。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到会听取询问,县政府办、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
 
  针对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作信直指群众热议的教育焦点——全县高考情况和高中教育现状的发问,县教体局局长张新社表示,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科教优先战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严格考核评比,打造高效课堂,狠抓高考备考,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在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邢子江关于全县教育经费的相关问题时,县财政局局长何信贤提出,全县教育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高中教育助学金等。目前,主要存在经费紧张,投入不足;预算有待细化;财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他表示,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将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执行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询问会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2个问题,到会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作了回答。在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中,大家增进了了解、凝聚了共识。
 
  2014年,专题询问农村道路建设管理
 
  通渭县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尤其是全县332个行政村中有128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3年,按照《甘肃省扶贫攻坚试点县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规划》,通渭县被列为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试点县之一,在资金管理、项目实施、质量监督等方面先行先试。项目要求在2015年底前全面建成总投资约6.77亿元、1230多公里的农村通畅工程。这相当于在三年内完成前十年的农村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这一工程对通渭来说,意义巨大,将极大地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4年,全县通畅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工程建设中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干部群众反响比较强烈。为了督促县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解决这些问题,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对这一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以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
 
  问者开门见山。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和“底线”。通畅工程实施以来,部分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通畅工程关系千家万户,是我县有史以来实施的投资数额巨大、覆盖范围广泛的重大民生项目,请问如何确保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管理?从调查情况来看,前两年修建的通畅工程全长1063公里,部分路段已出现沉陷、排水不畅等问题,折射和反映出重建轻养、疏于监管,作为主管部门,如何切实有效应对工程竣工后的养护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县乡道路、通畅工程的养护经费?如何建立一套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长效养护工作机制?
 
  桩桩件件,事关工程质量和长期管护。
 
  答者直截了当。
 
  主要是施工经验不足、施工工艺不精细、砂石材料含泥量超标等原因造成的。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县上提出的通畅工程质量“零问题、零投诉、零容忍”的总要求,把工程质量作为项目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一是在项目实行“企业负责、乡镇监管、业主管理和社会监督”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工程监理。二是坚决杜绝各种工程非法转包和违规分包行为。三是对工程施工所需各类材料、各参建人员加强管理,材料质量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四是严把“五道关口”,确保工程质量100%合格。
 
  在村道管理和养护中,把道路管护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的跟进措施,积极探索,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通渭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待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后印发实施。
 
  字字句句,体现做好工程的决心与责任。
 
  2015年,专题询问扶贫攻坚精准扶贫
 
  2014年,精准扶贫的号角在全省吹响,这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通渭来说,可谓是摘掉贫困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得机遇。
 
  为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形成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合力,2015年初,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将这项工作及时纳入监督范畴,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5月12日召开扶贫攻坚精准扶贫专题询问会。
 
  由于精准扶贫工作涉及面广,此次专题询问,通渭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扶贫办班子成员、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生局、县发改局、县农牧林业局、县文广局、县畜牧中心、县住建局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概况和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劳务扶贫、文化扶贫、医疗救助扶贫和教育培训扶贫、政策兜底保障扶贫、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12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得到了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真诚回答。
 
  专题询问会后,通渭县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转发全县贯彻执行。
 
  2016年,专题询问环境保护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随着通渭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多,加之农村规模化种植养殖合作社或企业缺乏必要废弃物处理设施、大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城乡环保设施和污染治理措施普遍落后,致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此意见颇多。针对这些情况,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促进这项工作更好开展。
 
  2016年3月,通渭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深入厂矿企业、学校、乡村,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查。
 
  在随后的专题询问过程中,如何切实保障环保部门加强执法监察、全面提高环境监测与检测能力;如何解决河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采砂料问题;如何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成为焦点。
 
  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直奔主题,紧贴当前环境保护实际,针对性强。县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直面问题矛盾,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回答询问,做到了回答问题情况清楚、查找原因客观实在、改进措施符合实际。
 
  “问”不止于“问”——跟踪监督见实效  
 
  “专题询问的效果,不仅在于被询问者的答复情况如何,更在于答复后的实际行动和成效。”通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吕裕民说。搞好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答,关键在整改,落脚点在成效。
 
  “政府相关部门既然‘答’了,就是向县人大常委会和全县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询问之后,人大常委会还要进一步跟踪监督政府是否说到做到。政府部门负责人也不是回答了问题就完成了任务,而是要解决问题。”吕裕民是这样说的,也要求通渭县人大常委会这样做。
 
  为了让询问“不止于问”,询问结束后,通渭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及时综合询问发言及常委会审议情况,整理后形成审议意见,在常委会会议后十日内交应询部门办理,并提出时限要求。办理的三个月期限到后,承办机关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县人大有关专委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形成办理情况报告,向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善始善终,充分体现询问本应具备的刚性特质,实现预期监督效果。
 
  对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问题,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并不仅仅满足于询问之后,听取承办机关的工作报告了事,而是采取跟踪监督的方式,求实问效、绝不松劲,一“督”到底。从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工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到精准扶贫,都是如此。
 
  2012年,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对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工程这一关系通渭百姓千秋万代的问题启动首次专题询问之后,在随后工程建设的几年,都将这项议题纳入监督范畴。在2013年的专题调研中,还组织调研组成员及部分人大代表深入陇西县和临洮县建设现场进行延伸考察,了解工程进展,为通渭县的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如今,这项惠及后代子孙的工程已经顺利完工,通渭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功不可没。
 
  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监督工作也是如此。2013年,通渭县被确定为全省“通畅工程”试点县,县人大常委会敏锐地察觉这是改善通渭农村交通状况的一次难得机遇。2014年,专题询问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以来,连续三年都对这一议题开展监督,组织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伊始,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就将其纳入了监督范围,进行了专题询问。2017年,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开展监督,并表示:这项工作开展几年,就持续跟进、监督几年。
 
  从2012年到2016年,通渭县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地集中对特定议题开展专题询问,无论是“问水”“问教”“问路”还是“问扶贫”“问环保”,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持续推进的重点。每次询问都加深了人大、政府对重点、难点工作中关键问题的认识,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有力推动了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也让社会各界看到了人大的责任与政府的担当。王浩东 郑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