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关注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纪实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8-08-06 09:40:13

  “一个都不能少”——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关注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纪实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成为每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们一致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由于种种因素限制,教育资源分配、控辍保学、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今年以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聚焦全省义务教育现状,成立了由常委会副主任吴明明任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以下简称“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检查。5月上旬,检查组委托14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对本区域内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报告检查结果。6月中旬,检查组听取了政府相关部门汇报。6月下旬至7月初,检查组分两路对兰州、天水、定西、陇南、临夏、甘南等6个市州个13县市区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形式,实地察看了40余所不同类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学点,召开座谈会5次,就控辍保学、学校布局、“全面改薄”、均衡发展等内容,与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教育工作者深入交流,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全省义务教育工作现状。
 
  在7月25日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副组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伟作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7月27日,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这个报告。
 
  成绩:全省义务教育工作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教育支出连续7年成为我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报告显示,目前,我省共有普通小学6172所,教学点5128个,在校生185.57万人;普通初中1468所,在校生85.61万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6%,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77%。截至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较2012年提高10.13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近年来,全省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启动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着力破解择校等难题,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指出,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省政府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专项督导,各县区切实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与教育主管部门、义务教育学校层层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均衡发展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2018年,省财政将按照县均1000万元的标准,对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区进行奖励。
 
  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7年,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投入总量近2800亿元,年均增幅9.39%。2017年,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565.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7.1%,教育支出连续7年成为我省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各市州也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陇南市从2010年起,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补助教育发展,每年达到2200万元。2016年至2018年,平凉市共投入1.44亿元,严格落实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补助小学生6万人次、初中生10万人次。
 
  报告称,2018年,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重点地区控辍保学攻坚实施方案》,对重点地区、重点学校实施精准质量控辍。全省各级各部门统筹协作,防止因贫辍学、低年级学生因上学路途远而辍学、因厌学而辍学,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多举措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充分发挥学籍系统动态监测作用,明确重点监测区域和对象,着力提高控辍保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行政督促复学机制。甘南藏族自治州先后3次安排18个督查组,对全州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已劝返学生4684名。临夏回族自治州大力开展控辍保学攻坚战,实行“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劝返措施,已劝返学生14881名,占失辍学生的97.54%。
 
  报告称,各地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9 1”专项计划,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及精准扶贫优惠政策。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专报甘肃实施“9 1”教育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经验,甘肃的做法得到了教育部和兄弟省份的高度评价。2017年,国家正式批复我省建设全国唯一的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各地积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完善“精准到人”资助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报告指出,目前,已有58个县区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占全省县区总数的67%。全省教育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小学初中拥有互动多媒体教学设备比例分别为78.75%、96.28%,“班班通”比例达到87.26%,互联网使城乡学校间教学差异逐步缩小。各市州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对口帮扶等办法,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学校均衡发展。天水市在全市113个乡镇中心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实现了乡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防止留守儿童出现辍学现象。
 
  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8年,我省“全面改薄”项目共投入231.34亿元,改善了1.18万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惠及257万名学生,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和学生数的89%、95%。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全面改薄”项目校舍建设项目共开工22370个,完工21133个。校舍建设开工735.95万平方米,完工694.72万平方米,分别占五年规划总面积的114.57%和108.16%。完成设施设备购置项目5832个,资金达37.46亿元。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和“大通铺”现象。“全面改薄”项目使学校教室、桌椅、实验仪器、运动场等设施大为改观,宿舍、床位、食堂等生活设施显著改善,办学综合能力有效提升,保证了农村村小和教学点正常运转,提高了义务教育的社会满意度。
 
  报告指出,各级政府按照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要求,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小学附设幼儿班、村小、教学点、特教学校、寄宿学校宿管员、校医等附加编制,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2017年,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29.6万人,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502人,培训教师36.4万人次,组织近万名校长、教师交流,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向乡村流动。同时,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目前,乡村教师待遇已总体高于县城教师。
 
  “总体来看,各级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民生之首、治本之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上优先考虑、工作上优先支持、投入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报告称,全省义务教育工作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事业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问题:控辍保学仍然是我省义务教育工作的一大短板,“城市挤、农村空”现象普遍存在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义务教育稳步推进均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体制机制不畅、控辍保学任务艰巨、发展不均衡、经费保障仍有缺口和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义务教育体制机制不畅。报告指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所面临的升学压力、择校压力和学生学业负担重等问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均等化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仍不充分、资源供给不够均衡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是社会主要矛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折射。义务教育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一部分原因是“高考指挥棒”和就业压力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就业“出口”的狭窄决定了学业“入口”的激烈竞争,“终点线”宽度有限倒逼“起跑线”压力持续加大,适龄儿童、少年的德智体美劳不能全面充分发展;另一部分原因是投入机制、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学生培养及人才甄别机制尚不完善,一小部分教师受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风气影响,师德师风不良,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依然不容乐观。
 
  控辍保学任务依然艰巨。报告显示,控辍保学仍然是我省义务教育工作的一大短板。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目前,我省还有6个县市区的小学辍学率高于3%,初中辍学率高于5%。有21个县市区小学辍学率高于1%,初中辍学率高于2%,这与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相距甚远。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适龄儿童、少年不能完成义务教育的问题,控辍保学工作中,劝返复学的学生面临着年龄大、基础差、学习吃力等实际困难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城市挤、农村空”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实现率为67%,低于全国(81%)和西部(71%)的平均水平。14个市州中,只有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和兰州5个市整体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近些年来,大量农村学生转入城区学校就读,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增加的学位总量无法满足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就读学生越来越少,城市就读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城市挤、农村空”成为普遍现象,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日益突出,一些班额达65人以上,甚至有7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农村学校日益萎缩,办学成本不断加大,教育公平和质量效益之间的矛盾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新建、扩建住宅区日益增多,一些大型小区的开发缺乏合理规划,许多商品房和居民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律要求预留学校建设用地。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投入缺口仍然较大。报告提出,由于历史欠账多、地方财政自给率低等原因,我省义务教育发展资金缺口仍然较大。据测算,我省完成“全面改薄”5年目标任务共需投入资金340亿元,目前,已实际投入231.34亿元,缺口近109亿元。财力有限致使我省大部分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突出,尤其是“两州一县”中的甘南州,自然条件严酷,每年有7个月的取暖期,资金不足,给这里的师生取暖、正常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和安全隐患。一些市州学校用于教学设备配置、校园周边整治、学生交通安全、后勤管理服务、劝复学生教育等方面的资金仍捉襟见肘。
 
  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较为突出。报告称,2018年,我省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规定: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按在校生人数1∶19标准核定。一些农村地区学生数量少,教师队伍结构性“超编缺人”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幼儿园教师挤占中小学教师编制的问题。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农村教师待遇还不足以吸引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农村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跨年级、跨学科、包班上课的现象依然存在,音、体、美、计算机和英语等专任教师相对紧缺。此外,鉴于二胎育龄女教师数量增多等原因,补充储备教师的任务十分繁重。
 
  此外,代课教师问题仍然存在。据了解,白银市现有代课教师938人,临夏州现有代课教师954人,这些教师同工不同酬,还面临着被安置、分流、辞退等现实困难。
 
  建议:使“教育得分”成为政府考核的硬指标,真正“让教师成为全社会都羡慕的职业”,保障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报告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从民族复兴、可持续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认识发展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使“教育得分”成为政府考核的硬指标。要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根本,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积极有效的资金投入方式,最大限度地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提供必要条件,最大限度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要逐步建立多渠道、复合型的人才评价模式,健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效机制。
 
  着力补齐短板,坚决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报告建议,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出台的《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具体任务落实。要把控辍保学提高到能否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能否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深化认识,牢固树立底线意识,进一步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县乡,精准施策,补齐短板。要坚持依法教育惩戒,坚持激励奖补,加强动态检测,严格督导考核,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坚决打赢控辍保学和教育扶贫攻坚战。对劝返复学的学生,要配齐、配好师资力量,逐步弥补学业差距,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注重综合施治,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建议,要将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城镇学校要合理调整学校规划布局,缩小公立学校间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优秀教师跨校流动。要持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等建设。要通过优化师资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学校承载能力,确保2018年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要科学合理规划,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中“新建、扩建居民区应当按照学校设置规划和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学校,并与居民住宅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规定,落实法定责任,确保布局合理,满足刚性需求。同时,要坚持设置学校的建设,在规划、项目竣工验收等环节,应当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使建设配套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切实强化保障,持续加大政策经费支持力度。报告建议,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保障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教学配套设施建设能力。要加大对“两州一县”的教育专项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对特别困难县应明确免除地方配套。要不断改善农村偏远地区办学条件,促进我省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再提升。
 
  留住用好人才,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报告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体系,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真正“让教师成为全社会都羡慕的职业”。同时,要营造风清气正教育行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监督,严格师德惩处。要持续加大对一些“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强化“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的教育体系,引导适龄儿童、少年积极、健康、平安成长。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生师比、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的政策,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要全面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确保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保障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要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机制,促使优质资源和生源向乡镇学校回流。要不断加大农村学校音、体、美、计算机、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培养和补充力度,强化教师对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要建立常态化新教师梯级补充机制,形成合理的教师结构。要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为教师安心教书育人提供更好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切实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师均衡配置,缩小城乡教学差距。
 
  审议:执法检查面广深入接地气;报告指出问题一针见血,提出建议站位高、措施实,是一个高质量的报告
 
  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并对我省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审议意见。
 
  马平委员说,执法检查报告是一个高质量的报告。一是检查很深入,很接地气,在要求14个市州自检自查的基础上,又深入6个市州的13个县市区检查,工作很细;二是检查工作很具体,数据掌握很清楚;三是总结成绩客观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位,一针见血,提出的建议站位高、很明确。他建议,要对教育部门给钱放权加压,以此提高教育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教育部门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师资质量、优化教育布局,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万鹏举委员说,执法检查工作做得很扎实,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分别达到185万人和85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去年,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到56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7.1%,排第一位,说明我省是相当重视义务教育的。
 
  万鹏举说,“甘肃的发展,短板在农村;甘肃教育的发展,短板在深度贫困地区。”他指出,目前,从小学到初中,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学校及教学点布局的调整,一部分地区由于家长陪读而出现租房、生活等支出大大增加的现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破解教育布局调整后教育成本增加的问题。
 
  马森委员建议,省教育厅要统筹协调,对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入学的规定进行研究,既要考虑孩子户籍所在地地址,又要考虑家长工作所在地地址。另外,要结合“放管服”改革,把高中招生的权力下放到市州,让基层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对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占比进行调整,让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大城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有效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
 
  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杨有义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说:“现在,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城市打工的,他们的孩子也跟随父母来到了城市。这部分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面临着择校,都要收取择校费。”因此,他建议省上出台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一方面,让在城市买房的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在农民工集中租住的小区设立教育机构,保障其子女就近入学。(甘肃人大客户端记者 薛文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