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没有休止符——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素质提升专题座谈会交流发言摘编 -ag凯发k8国际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11-15 16:02:12
11月11日上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素质提升专题座谈会,人民之声报社总编辑张燕、办公厅宣传信息处副处长李亮、办公厅综合处主任科员张颖、内司工委副调研员殷大强、农工委主任科员骆鸿宽在座谈会上畅谈开展“素质提升活动”3年来的体会,交流了参加甘肃省人大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心得。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张绪胜对交流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要更多地为大家提供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全面提升干部素质。
加好油 再出发
省人大常委会人民之声报社 张燕
三年的素质提升活动,让大家长了见识、学了本领、提了素质,这充分体现了常委会领导希望大家成才成长的良苦用心和尽职尽责的精神。对此,我的体会和收获有两点。
一、在报道素质提升中提升素质
三年来,报社共采写机关素质提升活动方面的稿件70多篇,其中一些稿件还被《甘肃日报》等媒体刊登。在组织采写这些稿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业务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亟待提高的紧迫感。针对具体问题,我们通过深刻的反思和再学习,实现了在报道素质提升中提升素质。
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工作。积极主动,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记者在采写素质提升活动的报道时,从刚开始的图省事、一味用文件堆砌、致使报道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到后来主动深入挖掘其中典型的人和事,用事实生动地展示机关素质提升活动的成果。这一转变的背后,就是责任意识和积极主动意识的增强。
必须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本领恐慌是一切恐慌中最根本、最可怕的恐慌。机关在素质提升活动中提出要克服本领恐慌,这一点对我们特别重要。要克服本领恐慌,首先要有本领不足的危机感。对此,报社经常就本领不足的危机感进行讨论、反思。越反思,越恐慌;越恐慌,每个人想通过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来克服这些恐慌的动力和自觉性就更强了,对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记者的新闻稿里为什么经常没有人、没有事,很空洞、很苍白,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为什么会被大量的材料牵着鼻子走,发现不了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找不到自己的思路?这就是工作能力不足的表现。对此,借着素质提升活动,报社把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家的业务能力、认知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二、10天集中培训,一段难忘而宝贵的时光
在浙江大学10天的培训学习,是我生命中一段难忘而宝贵的时光。对此,我的收获有以下三点:
身心的保养与治愈。浙大为我们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等课程,给予了我心灵的一次非常有效的调适与治愈,为我能以健康、向上、达观、从容的心态来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养身必先养德。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养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深切地认识到,作为报社负责人,工作成效不仅取决于我的能力,更取决于我的心理素质。所以,我更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管理压力,努力以阳光、理性、平和的心态去开展工作。
知识的拓展与认知的加强。专家们对新预算法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对司法工作与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阐述、对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与社会调查的介绍等,大大丰富和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我的理论素质和认知能力,开拓了我的思路和眼界,对提高我的工作能力帮助非常大。
领导能力的学习与提升。通过《如何把话说到你心里》的课程,我深深认识到,作为报社负责人,如何做到与上级、同级、下级的有效沟通,对组织协调好工作意义重大。对此,我必须研究他人的需要,学习如何充分体现我的意图、充分考虑说话的语境,通过运用好语言沟通这门艺术,让工作环境更加宽松和谐、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三年的素质提升,10天的浙大时光,犹如一次次地加油,让我满载着收获,在素质提升的路上再出发!
激活了固有思维 提升了业务能力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信息处 李亮
回想几年前,我在机关大会上发言时的那种恐慌和不安,现在我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和从容。这种心态的转变,正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这个大平台的历练以及机关开展素质提升活动给我带来的变化。
为期10天的培训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老师们的精彩课程博采众长,特别是授课时对解决问题表现出的研究方法和专业态度,让我在课后有了深深的感悟。
激活固有思维。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来自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他们知识渊博、理论精深,对自己从事的专业研究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让我固有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过去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让自己能以全新的、全面的、更高层次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比如听完了浙大教授范晓光讲授的《课题调查与社会研究》后,我对他讲授的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在课题调查中的应用这一部分特别有感触。这是因为,2010年,我在法工委工作时,全程参与了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立法后评估,评估的环节之一就是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作为承办人,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对问卷设计的原则、结构、步骤、方法知之甚少。所以,当时设计问卷的时候颇费周折,发放调查问卷后反馈回的数据也没有起到好的效果。这次听了范老师的课,确实有了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我对问卷调查这项工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提升业务能力。这次学习培训的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为基本内容,以人大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实务为重点。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人大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专家学者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14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提升综合能力的盛宴,让我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比如:中国计量学院翁列恩讲授的《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就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杭州建设智慧政府的实例作了深入的讲解。这些最新的知识点、最实际的应用,让我立即联想到了我从事的人大信息工作。我想,今后,大数据、云计算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地方性法规信息查询、代表议案意见建议网上办理等方面,必将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不忘初心 事事尽心 时时虚心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综合处 张颖
在浙江大学的10天培训学习,让我感触良多。
课程精彩、课件精致、讲解引人入胜。培训期间,课程涵盖了政治法律、传统文化、人大立法、压力管理、儒家文化、行政礼仪、心理学、法治政府建设等。
首堂课《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从心理学和儒家文化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心态管理、专注力、潜意识的概念和现实表现,传递出“成事在缘,不在能;真正的能力在品德。”
《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告诉我们,七情六欲人皆有之,生病是内伤七情,七情中某一情致过于强烈,就会危及身心健康,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神经功能下降。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正如俗话所说,百病皆由心生。2006年,北京市对200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和精神状况检查,其中半数公务员认为工作没有意义,精神倦怠,缺乏激情。其中一部分人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倾向。和谐,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
《公务形象与行政礼仪》将形象分为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个人形象是构成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组织形象对个人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是完善个人形象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礼仪的优劣,反映出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也是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礼仪对于个人,彰显的是思想觉悟、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礼仪教育不同于礼貌教育,它是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礼仪是纽带,它将社会中不同群体联系到一起。礼仪又是润滑剂,使社会摩擦和冲突降到最低点。礼仪还是和谐理念的外化,以礼相待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也在个人身上外化于行。社交场合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礼仪,有效的工作从表达礼仪开始。
不忘初心、事事尽心、时时虚心。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和感触最深的:一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工作中时刻要把初心寓于服务之中,在加强沟通协调上下功夫,使工作更具针对性、精准性、及时性。二要始终做到事事尽心。再难的事情,只要尽心尽力,总能得到好的结果。起草材料、制定方案、筹备会务,要尽力发现差距和不足,对待每一篇文稿、每一次会议、每一项任务,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三要始终做到时时虚心。要不满足于既有知识、固有经验。要有知识饥渴感、本领恐慌感,不断从重要讲话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既要积极运用互联网了解国内外新动态、开拓视野,又要潜心向领导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时刻把“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认真践行,不断强化和提升自身修养。
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 学有所用
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 殷大强
在浙江大学为期10天的学习,我增长了知识,开拓了思路,达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
一是拓宽了知识面。这次培训共讲授了17节课,涵盖了从人大制度研究到工作实务,从大数据应用到社会管理创新,从国学人生智慧到身心健康保养,从音乐赏析到行政礼仪塑造等多个方面,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通过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涉猎的知识,了解了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解开了不少迷茫和疑惑,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开阔了眼界。这次培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有机会近距离走进了杭州这个我国最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杭州的城市发展有两个方面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一是大数据的运用。培训中,教授提到今年杭州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市红绿灯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杭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我非常有感触:2016年,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是80多万辆,杭州市是125万辆;高德导航发布的2016年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中,兰州位列第5位,杭州却是第72位;而在2015年,杭州还排名全国第四。二是杭州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葛洪义教授讲到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趋势就是要让社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应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像过去由党和政府包办一切。
三是提高了认识。这次培训班上,浙江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丁祖年就如何提高立法工作质量、怎样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以及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等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提出了不少人大制度发展和工作实务方面的新观点、新做法,使我对人大制度的历史发展有了更为系统的了解,对自身的差距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在浙江大学的培训是一次集中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那么三年来的素质提升活动,带给我的更是思想理念的转变。
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过去,我的学习常常是为了应付一项工作任务而匆忙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应急式的。长此以往,就力不从心,产生一种恐慌感。现在我认识到,坚持学习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自己的事情,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要勤思考、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学。光有学习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去学习。经过素质提升活动,结合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一要勤思考。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每完成一项任务、做完一件工作,要及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不断改进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进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二要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缺少学习的工作是低层次的循环,离开工作的学习必定是空洞无物、空中楼阁式的。因此,既不能只干工作而忽视学习,也不能只抓学习而脱离工作,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增长了见识 武装了头脑
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骆鸿宽
近三年,经组织选派,我先后在陇南市武都区的两个贫困村任职锻炼。再过一个多月,我的任职即将结束,又要回到机关与大家朝夕相处、并肩作战了。下面,我想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简单介绍和对机关环境、作风、效率等情况变化的了解感知,谈一谈对机关素质提升活动的感受。
2009年底,我参加遴选调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后,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缺乏、本领的恐慌。首先,我和新调进来的几位同事一起,有机会广泛涉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和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了机关相关专家学者编写的地方人大工作实务等资料,熟悉了人大工作的一些规程和制度,了解了人大常委会机关会务、事务的要领,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些基础。
定岗到农工委工作后,我注重从三个渠道汲取知识、积累经验:一是从书本、文件等资料和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全面地学习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二是通过上学深造、参加培训和聆听讲座,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三是向领导和老同事请教文字驾驭、办会办事、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与年轻同事交流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加了阅历。
三年前,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抓住了到农村回炉锤炼的机会,到省人大常委会在陇南市武都区的两个双联村任职驻村。其间,我围绕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培育富民增收产业、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有效对接精准扶贫等方面积极开展了一些工作,参与推动了省人大农委“接地气、看农情、提素质”主题实践活动。在为任职的贫困村和当地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同时,也学会了与农民朋友深入打交道的本领,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浙江大学培训期间,我重温了大学校园生活,领略了著名高校的风采,远离了喧嚣和烦恼,亲近了绿色和负氧离子,作息规律,松弛有度,凭着个人的见识和理解能力,学习、吸纳了立法技术、法律解读、人大工作实务和中国传统文化、法治政府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干部形象塑造、压力管理、养身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既增长了见识、武装了头脑,又交流了思想、休养了身心,个人的集体感、荣誉感和大局意识、形象意识也明显增强。
结合自己的成长,我认为,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之路只有节点、转折点,没有终点,它永远在路上。期待机关有针对性地多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名校培训等活动,为干部的成长成才多提供一些平台。更希望把三年来素质提升活动的一些好的成果转化,固化,成为机关长期坚持的行为规范和优良传统。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张绪胜对交流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要更多地为大家提供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全面提升干部素质。
加好油 再出发
省人大常委会人民之声报社 张燕
三年的素质提升活动,让大家长了见识、学了本领、提了素质,这充分体现了常委会领导希望大家成才成长的良苦用心和尽职尽责的精神。对此,我的体会和收获有两点。
一、在报道素质提升中提升素质
三年来,报社共采写机关素质提升活动方面的稿件70多篇,其中一些稿件还被《甘肃日报》等媒体刊登。在组织采写这些稿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业务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亟待提高的紧迫感。针对具体问题,我们通过深刻的反思和再学习,实现了在报道素质提升中提升素质。
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工作。积极主动,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更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记者在采写素质提升活动的报道时,从刚开始的图省事、一味用文件堆砌、致使报道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到后来主动深入挖掘其中典型的人和事,用事实生动地展示机关素质提升活动的成果。这一转变的背后,就是责任意识和积极主动意识的增强。
必须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本领恐慌是一切恐慌中最根本、最可怕的恐慌。机关在素质提升活动中提出要克服本领恐慌,这一点对我们特别重要。要克服本领恐慌,首先要有本领不足的危机感。对此,报社经常就本领不足的危机感进行讨论、反思。越反思,越恐慌;越恐慌,每个人想通过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来克服这些恐慌的动力和自觉性就更强了,对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记者的新闻稿里为什么经常没有人、没有事,很空洞、很苍白,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为什么会被大量的材料牵着鼻子走,发现不了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找不到自己的思路?这就是工作能力不足的表现。对此,借着素质提升活动,报社把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家的业务能力、认知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二、10天集中培训,一段难忘而宝贵的时光
在浙江大学10天的培训学习,是我生命中一段难忘而宝贵的时光。对此,我的收获有以下三点:
身心的保养与治愈。浙大为我们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等课程,给予了我心灵的一次非常有效的调适与治愈,为我能以健康、向上、达观、从容的心态来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养身必先养德。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养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深切地认识到,作为报社负责人,工作成效不仅取决于我的能力,更取决于我的心理素质。所以,我更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管理压力,努力以阳光、理性、平和的心态去开展工作。
知识的拓展与认知的加强。专家们对新预算法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解读、对司法工作与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阐述、对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与社会调查的介绍等,大大丰富和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我的理论素质和认知能力,开拓了我的思路和眼界,对提高我的工作能力帮助非常大。
领导能力的学习与提升。通过《如何把话说到你心里》的课程,我深深认识到,作为报社负责人,如何做到与上级、同级、下级的有效沟通,对组织协调好工作意义重大。对此,我必须研究他人的需要,学习如何充分体现我的意图、充分考虑说话的语境,通过运用好语言沟通这门艺术,让工作环境更加宽松和谐、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三年的素质提升,10天的浙大时光,犹如一次次地加油,让我满载着收获,在素质提升的路上再出发!
激活了固有思维 提升了业务能力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信息处 李亮
回想几年前,我在机关大会上发言时的那种恐慌和不安,现在我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和从容。这种心态的转变,正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这个大平台的历练以及机关开展素质提升活动给我带来的变化。
为期10天的培训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老师们的精彩课程博采众长,特别是授课时对解决问题表现出的研究方法和专业态度,让我在课后有了深深的感悟。
激活固有思维。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来自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他们知识渊博、理论精深,对自己从事的专业研究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让我固有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过去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让自己能以全新的、全面的、更高层次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比如听完了浙大教授范晓光讲授的《课题调查与社会研究》后,我对他讲授的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在课题调查中的应用这一部分特别有感触。这是因为,2010年,我在法工委工作时,全程参与了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的立法后评估,评估的环节之一就是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作为承办人,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对问卷设计的原则、结构、步骤、方法知之甚少。所以,当时设计问卷的时候颇费周折,发放调查问卷后反馈回的数据也没有起到好的效果。这次听了范老师的课,确实有了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我对问卷调查这项工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提升业务能力。这次学习培训的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为基本内容,以人大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实务为重点。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人大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专家学者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14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对我来说都是一场提升综合能力的盛宴,让我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比如:中国计量学院翁列恩讲授的《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就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杭州建设智慧政府的实例作了深入的讲解。这些最新的知识点、最实际的应用,让我立即联想到了我从事的人大信息工作。我想,今后,大数据、云计算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地方性法规信息查询、代表议案意见建议网上办理等方面,必将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不忘初心 事事尽心 时时虚心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综合处 张颖
在浙江大学的10天培训学习,让我感触良多。
课程精彩、课件精致、讲解引人入胜。培训期间,课程涵盖了政治法律、传统文化、人大立法、压力管理、儒家文化、行政礼仪、心理学、法治政府建设等。
首堂课《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从心理学和儒家文化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心态管理、专注力、潜意识的概念和现实表现,传递出“成事在缘,不在能;真正的能力在品德。”
《干部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告诉我们,七情六欲人皆有之,生病是内伤七情,七情中某一情致过于强烈,就会危及身心健康,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神经功能下降。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正如俗话所说,百病皆由心生。2006年,北京市对200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和精神状况检查,其中半数公务员认为工作没有意义,精神倦怠,缺乏激情。其中一部分人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倾向。和谐,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
《公务形象与行政礼仪》将形象分为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个人形象是构成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组织形象对个人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是完善个人形象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礼仪的优劣,反映出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也是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礼仪对于个人,彰显的是思想觉悟、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礼仪教育不同于礼貌教育,它是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礼仪是纽带,它将社会中不同群体联系到一起。礼仪又是润滑剂,使社会摩擦和冲突降到最低点。礼仪还是和谐理念的外化,以礼相待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也在个人身上外化于行。社交场合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礼仪,有效的工作从表达礼仪开始。
不忘初心、事事尽心、时时虚心。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和感触最深的:一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工作中时刻要把初心寓于服务之中,在加强沟通协调上下功夫,使工作更具针对性、精准性、及时性。二要始终做到事事尽心。再难的事情,只要尽心尽力,总能得到好的结果。起草材料、制定方案、筹备会务,要尽力发现差距和不足,对待每一篇文稿、每一次会议、每一项任务,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三要始终做到时时虚心。要不满足于既有知识、固有经验。要有知识饥渴感、本领恐慌感,不断从重要讲话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既要积极运用互联网了解国内外新动态、开拓视野,又要潜心向领导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时刻把“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认真践行,不断强化和提升自身修养。
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 学有所用
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 殷大强
在浙江大学为期10天的学习,我增长了知识,开拓了思路,达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
一是拓宽了知识面。这次培训共讲授了17节课,涵盖了从人大制度研究到工作实务,从大数据应用到社会管理创新,从国学人生智慧到身心健康保养,从音乐赏析到行政礼仪塑造等多个方面,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通过培训,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涉猎的知识,了解了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解开了不少迷茫和疑惑,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开阔了眼界。这次培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有机会近距离走进了杭州这个我国最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杭州的城市发展有两个方面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一是大数据的运用。培训中,教授提到今年杭州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市红绿灯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杭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我非常有感触:2016年,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是80多万辆,杭州市是125万辆;高德导航发布的2016年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中,兰州位列第5位,杭州却是第72位;而在2015年,杭州还排名全国第四。二是杭州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葛洪义教授讲到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趋势就是要让社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应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像过去由党和政府包办一切。
三是提高了认识。这次培训班上,浙江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丁祖年就如何提高立法工作质量、怎样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以及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等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提出了不少人大制度发展和工作实务方面的新观点、新做法,使我对人大制度的历史发展有了更为系统的了解,对自身的差距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在浙江大学的培训是一次集中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那么三年来的素质提升活动,带给我的更是思想理念的转变。
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过去,我的学习常常是为了应付一项工作任务而匆忙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应急式的。长此以往,就力不从心,产生一种恐慌感。现在我认识到,坚持学习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自己的事情,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要勤思考、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学。光有学习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去学习。经过素质提升活动,结合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一要勤思考。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每完成一项任务、做完一件工作,要及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不断改进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进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二要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缺少学习的工作是低层次的循环,离开工作的学习必定是空洞无物、空中楼阁式的。因此,既不能只干工作而忽视学习,也不能只抓学习而脱离工作,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增长了见识 武装了头脑
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骆鸿宽
近三年,经组织选派,我先后在陇南市武都区的两个贫困村任职锻炼。再过一个多月,我的任职即将结束,又要回到机关与大家朝夕相处、并肩作战了。下面,我想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简单介绍和对机关环境、作风、效率等情况变化的了解感知,谈一谈对机关素质提升活动的感受。
2009年底,我参加遴选调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后,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缺乏、本领的恐慌。首先,我和新调进来的几位同事一起,有机会广泛涉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和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了机关相关专家学者编写的地方人大工作实务等资料,熟悉了人大工作的一些规程和制度,了解了人大常委会机关会务、事务的要领,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些基础。
定岗到农工委工作后,我注重从三个渠道汲取知识、积累经验:一是从书本、文件等资料和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全面地学习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二是通过上学深造、参加培训和聆听讲座,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三是向领导和老同事请教文字驾驭、办会办事、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与年轻同事交流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加了阅历。
三年前,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抓住了到农村回炉锤炼的机会,到省人大常委会在陇南市武都区的两个双联村任职驻村。其间,我围绕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培育富民增收产业、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有效对接精准扶贫等方面积极开展了一些工作,参与推动了省人大农委“接地气、看农情、提素质”主题实践活动。在为任职的贫困村和当地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同时,也学会了与农民朋友深入打交道的本领,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浙江大学培训期间,我重温了大学校园生活,领略了著名高校的风采,远离了喧嚣和烦恼,亲近了绿色和负氧离子,作息规律,松弛有度,凭着个人的见识和理解能力,学习、吸纳了立法技术、法律解读、人大工作实务和中国传统文化、法治政府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干部形象塑造、压力管理、养身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既增长了见识、武装了头脑,又交流了思想、休养了身心,个人的集体感、荣誉感和大局意识、形象意识也明显增强。
结合自己的成长,我认为,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之路只有节点、转折点,没有终点,它永远在路上。期待机关有针对性地多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名校培训等活动,为干部的成长成才多提供一些平台。更希望把三年来素质提升活动的一些好的成果转化,固化,成为机关长期坚持的行为规范和优良传统。